今年以来,黔南州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就近就地就业、有序转移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在累计有序转移就业40.72万人次的基础上,继续把稳就业作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以就业稳定确保脱贫攻坚底色成色。
保障基本盘,党委统筹稳就业
坚持把稳就业作为保民生的基本盘。疫情发生以来,州委书记唐德智同志,州委副书记、州长吴胜华同志亲自研究、谋划、部署稳就业工作。
3月24日,唐德智同志主持召开全州稳就业工作会议,明确了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提升稳就业各项工作有效性的工作思路。
为贯彻落实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和全省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落实各级党委抓好稳就业工作的主体责任,成立了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双组长”稳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同时,围绕扩大就业容量、支持企业稳定、加强就业帮扶、提升职业技能、健全完善保障等6个板块,从加大投资、促进消费、加大企业援助、加强金融支持等25个方面提出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今后一段时间稳就业工作的办法措施,并配套出台稳就业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统一了“大就业”思想,强化了“抓经济发展必须抓就业”的工作意识,构建了横向贯通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纵向贯穿州、县、乡、村和基层网格员,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推进工作的齐抓共管格局。
把握新形势,破题解题稳就业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就业难题,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在巩固今年以来对3082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3674万元,促进7.77万企业职工稳定就业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好阶段性减税降费、社会保险“减、免、缓”等惠企稳岗政策。
建立就业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及时对通信、交通、社保等数据比对分析,进一步监测就业情况,并以农民工返乡回流为重点,建立监测应急机制,通过鼓励引导本地工业(产业)园区、中小企业、重点工程、500亩以上坝区、农业示范园区等,合理增设部分应急岗位,着力解决受国际疫情加重影响带来的出口外贸和进口加工企业返岗务工人员回流带来的就业压力。
出台发挥外出务工“带头能人”积极作用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指导意见,以做好已摸排1091名“带头能人”认定为契机,加强对已认定且带动7646人转移就业的652名“带头能人”的跟踪服务,助力解决转移就业过程中服务深度不够、准度不足等问题。
按照“村社合一”“社企一体”原则,出台劳务合作社组建运行实施意见,通过促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解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灵活就业不够充分、质量不高等问题,确保省委“千方百计保障农民务工就业,确保每个贫困劳动力都能就业,工资性收入不受影响”的要求落地落实。
把牢关键点,突出重点稳就业
把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作为稳就业的关键。立足黔南实际,把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5类群体作为重点,因人施策,极力推进稳就业工作“面”上提层次、上台阶,“点”上有突破、有特色、有效果。
在制定好事业单位招聘计划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基层项目招募(招聘)规模,以及鼓励应征入伍、支持继续深造等方式,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
积极争取州内职业院校、普通高校支持,通过降低入学条件,促进退役军人学历、技能“双提升”,同时采取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点)、选派参与社会治理和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的方式,帮助退役军人就业。
利用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发挥劳务合作社和“带头能人”作用,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等服务方式,以及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等开发就业岗位,帮助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
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扶贫车间等生产经营主体,并将村组公路、安全饮水等50万元以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用工,优先向村级劳务合作社及劳务工程队倾斜,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新增开发5000个以护林员、护路员、护河员、护校员、巡逻员、保洁员、防疫员、统计员等“八大员”为主的临时性公益性岗位,确保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安置就业。
把好技能关,提升质量稳就业
坚持把“志智双扶”工作作为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把技能提升作为提高就业能力,促进高质量稳定就业的有效手段。
按照“五步工作法”要求,围绕解决当前职业培训资源不足、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严格遵循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优先安排技能培训”的发展策略,结合全州劳动力就业需求和12大特色产业、重点工业企业等发展,制定州、县、乡、村四级培训计划。
通过加大退休干部、技术骨干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师资选聘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培训师资队伍。鼓励培训机构、职业(技工)院校与产业园区、龙头企业、扶贫车间、专业合作社等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推动形成“企业+村两委+合作社”“劳务组织+培训机构”“带头能人+培训机构”等培训模式。促进劳动者到“田间地头”学习种养殖,到“基地公司”学建筑和服务,到“生产一线”学刺绣、蜡染等,手把手教、面对面学,实现边生产、边学习、边提升,进一步扩大培训资源供给,优化培训方式,提升培训实效性。
截至2020年3月,全州开展职业培训5406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4565人;精准开展12个重点产业技能培训2739人。
下一步,黔南州将持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把90天的冲刺期作为检验脱贫质量的攻坚期,倒排工期、压实责任,努力促进更加充分就业,以就业稳定确保脱贫攻坚的底色成色。